大发注册|大发注册
大发注册2023-01-31 16:05

哈萨克斯坦绿色能源之路:用好“风与光”******

  (国际观察)哈萨克斯坦绿色能源之路:用好“风与光”

  中新社阿斯塔纳1月18日电 题:哈萨克斯坦绿色能源之路:用好“风与光”

  中新社记者张硕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近日在出席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第十三届全体大会时指出,创造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是人类共同任务,哈萨克斯坦愿团结地区国家力量,保障绿色发展。

  作为中亚最大国家,哈萨克斯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丰富,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如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成为该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哈学者17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中国技术与经验值得哈方借鉴,未来可继续加深同中方合作。

  这里有风能和阳光

  据哈总统府官网消息,托卡耶夫表示,在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全球能源安全遭遇挑战的背景下,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忽视。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到2050年全球将有50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世界粮食供应以及生态系统亦将遭到严重破坏。

  他指出,哈方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哈萨克斯坦是全球率先批准《巴黎气候协定》的国家之一,哈方承诺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为实现这一目标,哈政府提出对所有经济领域进行大规模改革,涵盖能源、制造、农林、交通以及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托卡耶夫还介绍,到2035年哈萨克斯坦将建成10吉瓦的新能源项目。“丰富的风能和阳光,以及辽阔土地为本国绿色能源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算好能源加减法

  哈萨克斯坦具有传统能源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短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且电力设备普遍老旧,意味着哈萨克斯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一项系统工程。

  “哈萨克斯坦是首个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中亚国家,哈政府为此制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任务。”哈经济学家阿尔马斯·丘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萨克斯坦有必要在能源生产、转换以及消费等环节发力。“事实上,仅改善电力生产结构还不够,重要的是实现交通电气化,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

  丘金表示,哈萨克斯坦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也包括水力和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为此,国家营造了安全的法律环境用于规范新项目的融资与建设。据他介绍,国家允许以拍卖方式确定可再生能源电价。据统计,近几年累计投产项目装机容量超过2吉瓦。

  从哈萨克斯坦近年来能源发展路径可见,“绿色”已经成为关键词。早在2009年哈政府就通过了《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法》,2013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目标。为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哈政府在《绿色经济转型构想》和《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中明确要求,到2050年将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提升至50%。

  此外,哈政府还将推动实施“清洁煤炭”计划。据哈能源部长阿克丘拉科夫此前表示,该项目主要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废料的产生,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哈中合作添“新绿”

  在推动自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哈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积极拓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合作受到关注。丘金对此评价称,哈中合作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中国带来的技术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22年底,由中企投资建设的北部阿克莫拉州风电项目一期30台150兆瓦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容量并网后,该项目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2021年,由哈中合资建设的中亚地区最大风电项目——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同年,由三峡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承建的哈萨克斯坦图尔古松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作为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哈方维索尔投资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与项目实际参与者,丘金说,相比火力发电,该风电场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少大量温室气体和灰渣排放,还可满足该地区20多万家庭的用电需求。“我们正计划在札纳塔斯共建第二个100兆瓦项目。这不仅为哈带来了清洁能源,更能有效促进城市发展。”(完)

大发注册

让秦腔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西安易俗社是鼻祖剧社、文化剧社、革命剧社,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西安易俗社有着自身的担当和使命。

  新时代以来,我继续秉承西安易俗社“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的办社宗旨,强化精神传承、剧种传承、剧目传承、人才传承,倾力打造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院,收集整理百余年来西安易俗社珍贵文献资料,对老字号品牌文物保护单位的剧本、场馆、剧目、历史资料等实施全方位保护。

  传承经典,保护非遗。我与同仁们一起抢救复排易俗社原创经典传统剧目《三滴血》《双锦衣》《软玉屏》《貂蝉》《夺锦楼》等本戏、折子戏本(折)80多部,同时不断打造精品剧目,创排大型秦腔剧目《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推出《百年易俗社》纪录片,并将《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拍摄成秦腔3D电影。《三滴血》还被拍成动画片在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电视台播放。

  易俗社不断挖掘整理百余年来博大精深的戏曲文本,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排了大量现实题材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2020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根据同名京剧移植改编秦腔现代戏《党的女儿》;2021年,在秦腔现代戏《织梦人》中,我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饰演了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赵梦桃,打造“以劳模演劳模”;2022年是易俗社建社110周年,我们推出了眉户剧现代戏《滚烫的年华》、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秦腔历史剧《程婴救孤》等,同时出版了《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等10余部系列丛书、20余部剧目音像制品。

  为了提升和弘扬易俗社的学术价值,我积极推动易俗社走进高校进行演出和讲座,开展戏曲研学。活动期间,我和同事们会示范剧目片段、唱段,示范秦腔、眉户、碗碗腔、弦板腔、商洛花鼓、阿宫腔、线腔、同州梆子、陕北道情、汉调二簧等多种剧种,让学生们由体验、体会而至体现,了解秦腔和易俗社。

  2020年,作为陕西省人大代表,我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秦腔的立法性保护。《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如何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绽放时代光彩?在我看来,不断守正创新,才是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根本。打造易俗社文化街区,让秦腔与易俗社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6年,我和同事们就以8间女生宿舍的场地,打造了一个微型的易俗社展陈馆,介绍易俗社历史,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随后,我提出了以文旅融合促发展的思路。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2021年9月,易俗社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包括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还有露天戏台、老字号美食等,集“馆、展、演、旅游、体验互动”为一体,现已成为当地文化旅游新地标。

  踏上新征程,我将继续以身作则,带领易俗社进一步以传承、保护和发展秦腔事业为主要任务,不断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独具秦风秦韵的文艺精品。

  (作者:惠敏莉,系党的二十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注册地图